壹
问题1:在提供的CT及MRI平扫图像上,关于病灶起源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单选)
A.起源于副鼻窦窦壁上皮组织
B.起源于脊索组织
C.起源于软骨组织
D.起源于骨纤维组织或其他
答案:C解析:该病例在CT骨窗及软组织窗图像上,如不仔细观察易误认为该肿瘤起源于副鼻窦上皮;但在MRI平扫图像上可发现该肿块为实性肿块,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改变;因此A、D答案可以排除。仔细观察后者病灶的主体应该描述位于蝶骨-枕骨连接处,故C为最佳答案。虽然B项看似也合理,但发病部位非该病的典型部位。
贰
问题2:该病例在CT及MRI平扫基础上,再行下列哪项检查和技术更能提供定位、定性诊断信息(单选)
A.CT增强扫描
B.MRI增强扫描
C.胸部CT平扫
D.副鼻窦华氏位摄片
答案:B
解析:该患者在行MR平扫后,宜进一步行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强化特点,印证肿瘤组织来源。在MR增强图像上,可见颅底病灶呈不均匀性边缘强化,其内可见线状强化影增强后肿块边界欠清晰,其内强化分隔厚薄不均,边缘毛糙。故从提供病灶内血供程度及强化后肿块强化形式等信息来说,还是B项为最佳答案,并有助于该病灶的定位与定性诊断。
叁
问题3: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单选)
A.慢性副鼻窦炎
B.骨纤维异常增殖
C.软骨肉瘤
D.脊索瘤
E.软骨瘤
答案:C
4
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思路4.1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分析思路
CT平扫可见左侧后组筛窦、蝶窦及上鼻道内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3.4×3.0cm,其内可见多发点、条状高密度影,邻近枕骨斜坡骨质密度稍增高,左侧眼眶内壁及左侧蝶骨小翼骨质破坏并变形,对应左侧视神经管狭窄,视神经可见受压,左侧内直肌、下直肌亦可见受推挤。
MR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左侧后组筛窦及蝶窦区分叶状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影,受累窦腔呈膨胀性改变,对应鼻中隔可见受侵蚀,瘤体边界尚清晰,左侧视神经、内直肌、下直肌可见受推挤,增强扫描肿瘤可见不均匀明显边缘强化。
4.2诊断及鉴别诊断
4.2.1软骨肉瘤
CT上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分叶状膨胀性生长软组织肿块影,其内见点、条、弧形高密度影,提示软骨钙化;MRI表现为T1WI明显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影,边界尚可,增强扫描可见肿瘤以明显不均匀蜂房状强化比较有特点。
4.2.2慢性副鼻窦炎
以上颌窦多见。影像学表现为窦壁粘膜增厚并软组织肿块形成,窦腔内可见液气平面形成,部分伴有沙粒状、斑片状、线状等钙化影,还可伴有骨质吸收、破坏,增强扫描看见肿块明显强化。与该例病变影像学特点有所不同。
4.2.3骨纤维异常增殖
颅底骨纤维异常增殖可发于前中颅窝的额骨、蝶骨及岩骨,CT上板障闭塞,骨小梁消失,密度均匀增高,呈磨玻璃样高密度,蝶窦、筛窦可闭塞。与该例病变影像学特点不同。
4.2.4脊索瘤
好发于中线区域,颅底脊索瘤好发于蝶骨、枕骨连接处,呈慢性侵袭性生长;MR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骨质破坏,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改变,T2WI类脑脊液样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CT表现为混杂密度或高密度,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影,周围骨质破坏。本病例位于中线偏侧,增强特点与脊索瘤不符合。
4.2.5内生软骨瘤
罕见于颅底,好发于指(趾)骨、掌骨,也见于肱骨、骨盆、股骨、肋骨等。主要表现为球状或分叶状混杂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条状、结节状高密度钙化、骨化影,其内分隔呈明显高密度改变且边界清晰,皮质多保持完整,瘤软骨钙化成熟、完整;MR表现为T1WI明显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影,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可见瘤体呈边缘轻中度延迟强化。
综合上述分析后,考虑诊断软骨肉瘤可能性大,脊索瘤及内生软骨瘤待除外。
5
手术及病理手术所见:肿瘤质地硬,呈白色,考虑骨性来源,血供差,边界尚清。
病理所见:镜检粘膜内见病变呈多灶状分布,未见明显境界,大部分区域为粘液样的背景,其间见星芒状细胞散在分布,细胞核圆形或不规则,核分裂不易见,部分区域为软骨组织,软骨细胞核稍大、红染,并可见双核细胞。
病理诊断:考虑软骨肉瘤
病例供稿:医院影像科
李志
6
专家点评本病例比较典型,病灶呈分叶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特征性瘤软骨钙化明显,MRI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特别是T2WI高信号改变,增强后呈中度不均匀边缘强化,均为软骨肉瘤特点。
软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肉瘤,占原发性骨肿瘤的20%-27%,主要发生于30岁左右,常发生于髋关节或肩关节附近,但发生于颅底的软骨肉瘤罕见。颅底软骨肉瘤多起源于颅底骨缝连接处的软骨,如颅底蝶岩、岩枕和蝶枕软骨结合处,尤其是鞍区-蝶岩软骨移行处,有累及斜坡侧面,偏离中线生长的倾向。
颅底软骨肉瘤的典型CT表现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影,伴不同程度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后可见非钙化区呈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相对CT而言,MRI对骨髓的信号改变更为敏感,对颅底骨质信号改变及毗邻解剖结构显示更为清晰,能更早并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瘤内信号特点,尤其是病变周围骨髓水肿及瘤内软骨基质的显示更具优势。
点评专家:医院影像科
曾献军教授
[1]孟粹达,李琳,安立峰,等.蝶窦颅底软骨肉瘤二例[期刊论文].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47:-
[2]杨本涛.鼻及鼻窦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会议论文]-
[3]赵江民,戴建平,尚京伟,等.颅底软骨瘤的CT与MRI表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3:-
[4]曾莎莎,郭建东,张水兴.CT与MRI在颅底软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4:-
[5]汪秀玲,胡春峰.颅底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4,14:-
审核:王绍武编辑:孙闯、郜璐璐
其实嘉峪关外还有座故宫那里流传的刺绣秘其实嘉峪关外还有座故宫那里流传的刺绣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