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痘痘惹的祸

近日我科收治一位因挤“痘痘”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希望能以此文为科普,望有此种习惯的人群引以为戒。

患者XX,女,27岁,已婚,因“发热、头痛11小时,意识障碍6小时”于-04-17,23:05入院。

该患者缘于-04-17,11时许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程度剧烈,伴发热、畏冷,自行测得最高体温达39.4℃,至当日17时许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小便失禁,就诊于南安市XX医院,予对症处理后转诊我院急诊科,急诊遂拟“发热、意识不清待查”收入住院。年幼时曾有“脑膜炎”病史,具体不详。

入科时查体:体温:39.3,P: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0mmHg。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心音正常,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查体:意识呈朦胧状,躁动,查体不合作,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正常,四肢肌力检查不配合,四肢自主活动有力,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颈抵抗、Brudzinski征(-)、Kerning征(-)。

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2.42*10^9/L↑、粒细胞百分比92.64%↑。生化全套、凝血四项:大致正常;降钙素原21.ng/ml↑。血沉40.0mm/h↑。C反应蛋白.19mg/L↑。

输血前四项:阴性;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00*10^6/L、单核细胞8%,

多核细胞92%;

脑脊液生化:脑脊液蛋白2.05g/L↑、氯.70mmol/L↓、葡萄糖1.70mmol/L↓、乳酸脱氢酶59.2U/L↑;墨汁染色未见酵母样孢子,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心电图:正常。头颅CT、肺部CT提示: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MRI平扫:

1,左侧额叶异常信号影,考虑脱髓鞘病变;

2、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炎;(轻度);

3、双下鼻甲肥大。

入院诊断: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后给予:头孢他啶抗感染、降颅压、补液支持等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清楚,头痛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腰穿提示脑脊液细胞数白细胞计数82.00*10^6/L,脑脊液生化大致正常,血常规正常,予继续巩固治疗,最终病愈出院。

患者清醒后经询问病史,患者平素体质健康,发病前1周出现鼻尖部痤疮,即“青春痘”,爱美的她反复挤压这粒小痘痘,并出现局部感染伴脓包形成,但她仍未进行正规治疗,仍喜欢自行将脓包里的脓液挤出,如此反复,最终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即此次住院治疗的罪魁祸首。因为口腔颌面部的血管丰富,构成深、浅两个静脉网,互相吻合,但没有静脉瓣,血液既可以向心回流,也可离心反流。因此,面部尤其是两侧口角至鼻根部位,即被医学上称之为"危险三角区",在这个部位发生感染(如疖、痈等)后,若随意搔抓、挤压、挑破、热敷及意外损伤等,都可导致炎症迅速扩散。因为挤压疖、痈时,可使脓液和静脉内细菌进入颅内海绵窦,最终引起严重的脑膜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危险三角”是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围成的三角区。

这个三角区为何危险呢?

首先,从局部解剖来看,通常普通的静脉内分布着无数的瓣膜,瓣膜好比闸门,只允许血流朝一定方向顺流,阻止血液逆流。而危险三角内的静脉没有瓣膜,因此该区域的血液可以逆流到头颅以内。其次,危险三角的静脉走行在面部肌肉中,当肌肉收缩时,也可使血液返流至颅内。第三,危险三角部位含有丰富的皮脂腺和毛囊,是疖、痈的好发部位。正因如此,在这个部位发生疖肿,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临床上由此导致的惨痛教训很多,因此以”危险三角”之名来提醒人们高度注意。

王双虎

赞赏

长按







































哪家医院白癜风能治好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dnnq.com/sdxrzj/37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669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