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就是人们的追求与向往。最典型的案例要数秦始皇了。他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派手下大臣徐福带领名童男童女东渡到日本采长生不老之药,结果他的梦想没有实现,即离开了人世,十分遗憾。这个话题至今约有年的历史了。
古人为了延长寿命,创造了很多养生延年的方法,总结了许多好的经验,其中不乏就有利用龟鳖养生的方法。纵观历史,利用龟鳖养生大致可以分为龟息养生和食疗养生两大类。
一、龟息养生关键词:龟息养生是一种模仿龟鳖呼吸的内功。其理论基础是龟鳖能导引行气,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
1、气功养生从古以来,人们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达到长寿,其中途径之一是修炼。修炼的方法很多,然而,若论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则是“服气”。
服气也叫“吐纳”,今天称为“气功”,说得确切一点,就是炼内功。传说尧舜时有个名叫彭祖的人善于导引行气,活了多岁。据说这种气功的吐纳法就是向乌龟就来的。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约年以前,我国已有了模仿龟类呼吸运动的龟息气功锻炼法。年在青海省乐都地区柳湾的三平台出土了一件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罐,在这件彩陶腹部正中有一彩绘浮塑炼功人像,其形态二目微闭,口形张开近园,微向外翻,腹部隆起,双手张开,置于下腹部两侧,两下肢呈弯曲状态,双脚平行分开比肩略宽,通观全身,为蹲裆式。有关专家鉴定表明,这个姿态与流传至今的龟息法中的某一炼功姿势几乎完全相同。
《诗经名物解》上说:“龟蛇伏气,首皆向东。龟咽日气而寿,故养生者服日华。”距今多年前的东晋著名道教理论家葛洪对于龟不饮、不食、不死以及人仿效龟长寿等方面作了许多调查、观察和研究,所以,在他的《抱朴子·内篇》引述了《异闻记》里的一个故事:“古时有一个叫张广定的人,由于当时战乱、再加上天灾,无法生活下去,准备逃荒他乡以求生机,他有一个4岁的小女,年纪小走不动路,张广定想如果带着女儿逃难,颠沛流离,忍饥挨饿,难免一死,要是把她抛弃路旁他又于心不忍,几经冥思苦想,最后想出一个主意,横下一条心,把小女孩放在一座古墓中,留下一些干粮,希望他日有命回乡,能收拾到女儿的尸骨,总算不枉父女一场。3年过去了,战乱平息,张广定带着悲痛的心情去收殓女儿的骸骨,打开古墓一看,让他大吃一惊,女儿居然还活着。开始以为是遇上鬼了,后来一看真是自己的女儿呀,张广定悲喜交集。问女儿在墓中是怎样活下来的?女儿说,干粮吃完了,肚子很饿,忽然看到黑暗处有一个东西,脖子一伸一缩在呼吸,于是便学那东西引颈吸气,渐渐的肚子就不饿了,就这样活到了今天。后来,张广定在古墓中寻找那东西,原来是一只大乌龟。”相传气功中的吐纳之法就是受上面故事的启发而发明的。所以说,气功的祖始是乌龟。到了宋代,苏东坡在《学龟息法》中说:“洛下有洞穴,深不可测。有人堕其中,不能出,甚饥。见龟蛇无数,每旦辄引吭东望,吸初日光,咽之。其人亦随其所向,效之不已,遂不复饥,身轻力强。后卒还家,不食,不知其所终”。
《诗经名物解》和《学龟息法》中,说明了一个问题,龟在每天早晨总是伸颈向东,望着初升的太阳,吸取日华,导引行气炼内功。“日华”,日就是旭日,指太阳,华就是精华。“日华”即太阳的能量。所以,我们今天炼的气功中就有面朝东方初升的太阳上下运气的内容。在几千年气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许多流派,但各流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健身长寿。据传气功炼到最高境界就能象乌龟那样不吃不喝而“入蛰”,却病延年,长命百岁。即使气功炼不到这种境界,但气功可以增进人们的健康是无可非议的。
2、同化养生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相近或相同叫同化。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外界摄取物质,使之转化成本身的物质,并储存能量,这个过程叫做同化作用。
导引行气是龟类一个重要的生理活动,通过龟的生理活动可以影响到人的生理活动,改善人的免疫功能,以龟之精气补人之虚弱,达到以龟补人的效果。
林彪,在解放后身体虚弱,精力不足,繁重的国家大事相当劳累。据了解,林彪在北戴河疗养所的卧室内,就建造了一个养龟池,池中养着数百只从全国各地选取来的壮龟,他睡觉的床就搁在龟池上。目的是通过龟的导引行气来影响和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据说收到了良好效果,就是同化作用的结果。所以,家庭养些龟作宠物观赏是非常有益健康的。
3、睡眠养生龟有嗜睡的习性,龟的一生中有70%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能量消耗极少。有专家把人体比作一架由极其精密零件组成的“生命钟”,拧紧发条后满负荷运转,无疑只会加速磨损、提早停摆。若平时使用很少,当然寿命就长。“千年乌龟万年鳖”,行动慢吞吞笃悠悠的乌龟已成为当今新的健身理论的典型例证。乌龟健身法将成为新一代的“健身哲学”。
一些迎着晨曦,顶着寒风,夏炼三伏,冬炼三九的“跑步一族”悄然隐退。为此,某媒体曾对上海不少企业集团老总们进行抽样调查,在双休日您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占四成的答案竟然是“英雄所见略同”:“睡觉”、“睡懒觉”。排球明星海曼、健身教练马华和“女飞人”等世界顶级运动健将,相继猝死的噩耗,给人们以新的启示,还是乌龟健身法好啊!
二、食疗养生关键词:龟鳖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食品,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先有美食,后遂药用。
01class美食养生我国食用龟鳖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在马家浜文化时期的灰坑中就有食用龟鳖甲壳的遗骨,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在那时就开始食用龟鳖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食用龟鳖的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周宣王(公元前-前年),以“炰鳖”犒赏部属,《诗经》中有“炰鳖脍鲤”,《礼记·内侧》有“濡鳖,醢酱实蓼”的记载,《楚辞·招魂》中有“胹鳖炰羔”和“露鸡臛蠵”这二道菜的介绍,东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鳖臛”的具体做法。
龟鳖营养丰富,食用后很自然的就会起到了滋补强身的作用。《周易·说卦》中云:“离为火”,“离为龟”,“离为鳖”。“离”就是美丽,火就是光华。用现代的话说,食用龟鳖,就会使人身体健壮,长得漂亮,食用龟鳖具有美容作用,使人放出火一样的光华。
02class药用养生食用龟鳖,滋补养生。龟鳖浑身都是宝,样样都是药。龟鳖作为药用的历史非常悠久。
在秦汉三国时代的东汉时期(公元25-年)以假托“神农氏”之名写成的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共列食物和药物种,其中就有龟鳖的记载。“龟甲,味咸平。主治漏下赤白,破症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久服轻身不饥。一名神屋生池泽。鳖甲,味咸平。主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恶肉。生池泽。”自从《神农本草经》问世以后,历代医家典籍均以此为基础,开展临床应用、科学研究,直至今天,医药科学如此发达,但还是离不开这个理论的指导。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鳖甲入阴肝经,主治妇人经脉不通、难产、产后阴脱;丈夫阴疮石淋,敛溃痈;鳖肉作臛食治久痢,作丸服治虚劳,祛癖,脚气”,有滋阴补血、益心肾、清热消瘀,健脾胃等功用。
清代名医王孟英(~年)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鳖肉有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宜蒸食之或饮其汁,则益人”。
综上所述,龟鳖一直深受医家赞许,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利用龟鳖养生,自古至今,迄无异议。前人研究积累的资料,当今的现代科技手段,将有力地促进龟鳖资源的更好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
古语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所以,